【数学教研】数学教研组活动(二)数学课程标准(2022版)集体学习:量感
日期:2023-10-07 13:27:30  浏览量:415

教育部2022年4月21日正式颁布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(以下简称“2022年版课标”),在继承原来“四基”“四能”教学理念的基础上,提出了新的目标导向要求——核心素养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2022年版课标理念,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    9月21日,铜罗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,开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22版)本学期集体学习。会议前全体数学老师先自行研读数学课程标准(2022版)。
一、学习什么是量感  
    “量感”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,以前很多时候讲的是“数感”,但是较少提及到“量感”。新课标指出“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”。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的习惯,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。“量感”也是指学生关于量的比较、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。
二、学习量感与数感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
    数是从量中抽象出来的,数量是度量的结果。“数”和“量”是不可分割的整体。数感是“对量的感悟”,主要指数的大小、多少、顺序、数量关系等,量感是“对量的感知”指的是长度、面积和体积、质量等。量感是数感的基础,数感是丰富量感、丰富世界的体现。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,都是先帮助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数感,再通过数感促进量感形成,而第二三学段,是在已经建立的量感基础上,如面积、长度的量感,来促进数感的提升,形成闭环。归根结底说明了数感和量感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关系,实现“数感”落地,发展“量感”。都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,更需要用多种视角去认识和分析。
    通过学习新课标的变化和制定修改的理念,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深入理解,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方向,在今后的工作中,将继续强化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,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去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